秦洲皱起眉:“雾黏菌的黏液含有多糖成分,普通的清洁剂无法清除,强行刮除还会损伤光合玻璃的表面涂层。”
凌霜突然开口:“冰雾星的凝冰藻能分泌一种‘冰晶酶’,这种酶能分解多糖类物质,而且不会损伤物体表面。我们可以将凝冰藻与光合玻璃的表面涂层结合,让凝冰藻在玻璃上生长,既分解雾黏菌的黏液,又能增强光的折射,提高光合效率。”
风澈补充道:“热泉的管道堵塞,或许可以利用气根蕨的气根——气根蕨的气根能分泌一种‘溶菌酶’,可以分解雾黏菌的菌丝,而且气根的网状结构还能起到过滤作用,防止菌丝再次堵塞管道。”
顾深当机立断:“立刻组建修复团队。第一组由凌霜、风澈负责,在光合玻璃表面培育凝冰藻,清除雾黏菌黏液;第二组由苏野、秦洲负责,将气根蕨的气根引入热泉管道,分解堵塞的菌丝;第三组由赵研究员、王玲负责,监测能源输出的实时数据,确保修复过程中的能源稳定。”
风澈和凌霜立刻前往光合玻璃的安装区域。他们带着凝冰藻的孢子液和特制的喷洒设备,将孢子液均匀地喷洒在光合玻璃的表面。凌霜调试着玻璃下方的温度控制器:“凝冰藻的最适生长温度是5-10℃,我们需要将玻璃的表面温度控制在8℃左右,这样既能让凝冰藻快速生长,又不会影响光合玻璃的热能转换。”
风澈则在画册上快速记录着:“凝冰藻喷洒后1小时,孢子开始萌发;2小时后,玻璃表面出现淡蓝色的薄层——这是凝冰藻的叶片;3小时后,雾黏菌的黏液开始分解,玻璃的光透过率上升了15%。”
与此同时,苏野和秦洲正在热泉管道的入口处忙碌。他们将气根蕨的幼苗种植在管道周围的土壤中,然后用特制的导管将气根引导进管道内部。秦洲解释道:“气根蕨的气根会朝着有甲烷和水流的方向生长,进入管道后,它们会分泌溶菌酶分解雾黏菌的菌丝,同时气根会吸附管道内的杂质,起到净化水流的作用。”
六个小时后,能源控制室的警报终于解除。光合玻璃的光透过率恢复到了90%,热泉管道的堵塞也被清除,能源输出重新稳定。当顾深宣布基地能源系统恢复正常时,基地的广场上响起了一阵欢呼。
秦洲看着管道口伸出的气根,眼中满是赞叹:“气根蕨的气根已经在管道内形成了稳定的网络,它们不仅分解了雾黏菌,还与管道内的‘热泉菌’形成了共生——热泉菌为气根蕨提供矿物质,气根蕨为热泉菌提供有机养分,这是新的共生关系!”
风澈立刻掏出画册,在最新的一页上画下了这一幕:光合玻璃上淡蓝色的凝冰藻,热泉管道内交织的气根蕨气根,旁边用红色彩笔标注“第七层共生:凝冰藻分解雾黏菌→光合玻璃高效产电→气根蕨净化热泉管道→热泉菌滋养气根蕨→共同维持基地能源”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