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船冲破极光星外围的冰晶云层时,风澈猛地从座位上弹起来,脸几乎贴在了舷窗上。窗外不再是星云农场那揉碎绸缎般的粉紫,而是铺天盖地的银白——极寒的风卷着细碎的冰粒,在天地间织成半透明的纱,而头顶的夜空更像是被打翻了调色盘,淡绿色的极光如流动的丝带般舒展,偶尔有粉紫与银白的光纹交织其中,像是星星在夜空中跳舞。
“还有三分钟抵达极光科考站空港。”慕容冷越的声音透过控制台传来,屏幕上正显示着极光星的实时环境数据,“当前地表温度-42℃,大气含氧量21%,但风速可达12米/秒,出去后必须穿防冻服。”他顿了顿,调出一份作物资料,“我们的目标作物是‘冰穗麦’,科考站负责人林博士说,它能在-30℃存活,但最近连续遭遇‘极光脉冲’,结实率不足10%,甚至有部分植株直接被冻伤。”
风澈赶紧摸了摸自己的防冻服——那是出发前王玲特意为他准备的,淡蓝色的面料上绣着小小的星尘蜜蜂图案,袖口和领口都有加厚的绒毛。他又抱起放在腿上的画册,快速翻到新一页,写下“极光星任务:改良冰穗麦,对抗极光脉冲”,还在旁边画了一株顶着淡蓝色麦穗的小麦,麦穗周围绕着一圈绿色的极光。
“极光脉冲是什么呀?”风澈抬头问,正好看到周明在检查种子箱——里面除了从星云农场带的雾露苔样本,还有王玲特意准备的抗寒菌种。
周明蹲下身,指着屏幕上跳动的电波图案:“就是极光活动突然增强时,释放出的一种能量脉冲,对冰穗麦的细胞伤害很大,就像冬天里突然刮来的刺骨寒风,会冻坏庄稼的‘筋骨’。”他笑着揉了揉风澈的头发,“不过我们有风澈这个‘植物小侦探’,肯定能找到办法。”
风澈立刻挺直背,把画册抱得更紧了:“我会仔细看的!就像在星云农场找星尘粉尘一样!”
飞船缓缓降落在空港时,风澈能感觉到舱体轻微的震动——空港建在一片冰封的平原上,银白色的建筑像一颗巨大的冰晶,边缘泛着淡淡的蓝光,与远处的极光遥相呼应。舱门打开的瞬间,一股冰冷的空气涌进来,风澈忍不住打了个哆嗦,赶紧拉上防冻服的拉链,把下巴埋进绒毛领里。
“欢迎来到极光星!”一个穿着白色科研服的阿姨快步走过来,脸上带着急切的笑容,她的头发有些凌乱,眼角沾着细碎的冰晶,“我是林薇,科考站的负责人。可算把你们盼来了,再这样下去,今年的冰穗麦就要绝收了。”
林博士的手冻得有些发红,她握着慕容冷越的手时,风澈注意到她的科研服口袋里露出一截笔记本,封面上画着一株小小的冰穗麦,旁边写着“第18次培育记录”。
“先去培育棚看看冰穗麦的情况吧。”慕容冷越说,王玲已经背上了便携式植物检测仪,周明则拎着种子箱,风澈紧紧跟在他们身后,一步一步踩在冰封的地面上,每走一步,脚下都会发出轻微的“咯吱”声,像在演奏一首冰冷的小夜曲。
科考站的培育棚建在地下——毕竟地表的低温和强风不适合作物生长。乘坐电梯往下走时,风澈能感觉到温度渐渐升高,等到电梯门打开,一股混合着泥土和麦香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,和外面的寒冷截然不同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