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对,我们要帮先遣队规划种植区域,还要教他们如何利用雾露苔改良土壤。”王玲摸了摸他的头,“你可以给他们当小老师,教他们怎么记录雾露收集器的水量,怎么分辨雾露苔的健康状态。”
风澈立刻挺直腰板,拍了拍自己的画册:“我没问题!我的画册里记了所有东西,他们想问什么,我都能告诉他们!”
接下来的几天,风澈真的成了“小老师”。先遣队抵达后,他带着队员们去看雾露苔防护带,教他们如何用pH试纸检测土壤酸性;他演示雾露收集器的使用方法,告诉他们每小时记录一次水量;他还拿出自己的画册,给大家看作物生长的全过程,从幼苗到开花结果,每一幅画都带着详细的标注。
“风澈小老师太厉害了!”先遣队里的年轻队员小李忍不住赞叹,“这些记录比我们的仪器数据还生动,一看就懂!”
风澈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,挠了挠头:“都是王阿姨、慕容叔叔和周叔叔教我的,我只是记下来而已。”
先遣队带来的新作物里,有一款“雾星固氮豆”,能在湿润环境下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,给土壤增肥。周明建议和风露苔一起种植,风澈主动请缨帮忙:“我来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!看看雾露苔和固氮豆能不能一起长大!”
他在种植棚旁边开辟了一小块试验田,一半种上固氮豆和雾露苔,一半只种固氮豆,每天记录两边的生长高度和土壤氮含量。没过几天,他就发现混种的固氮豆比单独种植的高了2厘米,土壤氮含量也更高——雾露苔不仅能中和酸性,还能帮助固氮豆吸收水分,促进生长!
“混种成功了!”风澈兴奋地跑去找周明,手里的记录册都快拿不住了,“雾露苔和固氮豆是好朋友!一起种长得更快!”
周明看着他的记录,欣慰地笑了:“风澈,你现在不仅会记录,还会分析了,越来越像个小研究员了。”
在雾星停留了半个月后,先遣队已经基本掌握了雾星的种植技术,雾露种植基地也初具规模。风澈和团队决定离开,前往下一站——星云农场,那里是空间站最大的星际种植基地,等着他们带去雾星的作物种子和种植经验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