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叫雾露苔怎么样?”风澈立刻举手,指着苔藓吸收雾气的样子,“它像星露草一样能吸露水,还能在雾里生长!”
“太合适了!”王玲凑过来看,指尖轻轻碰了碰苔藓的薄膜,“这层膜很特别,说不定能提取出来涂在种植棚上,既防雾又能中和酸性。”
慕容冷越则注意到苔藓周围的土壤:“你们看,雾露苔生长的地方,土壤酸性比其他地方低很多,说明它的根系也能改良土壤。我们可以在种植棚周围种一圈雾露苔,给作物做天然的‘防护盾’。”
风澈立刻掏出画册,快速画下雾露苔的样子:淡绿色的叶片,透明的薄膜,边缘的蓝光,旁边标注“雾露苔——能中和酸雾,吸露水,改良土壤”。他画得格外认真,连苔藓叶片上的纹路都细细勾勒,生怕错过任何细节。
勘察完环境,四人开始搭建种植棚。棚架用的是轻量化的钛合金,外层覆盖着周明研发的防雾膜,膜上还印着风澈设计的雾露苔图案——既美观又能提醒大家这里种了雾露苔。风澈主动帮忙递工具,他的小手正好能握住迷你扳手,帮慕容冷越固定棚架的连接件,每拧完一个就在画册上画个小对勾,像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任务。
王玲则在种植棚周围挖了浅浅的沟槽,把采集到的雾露苔分株栽种进去,再铺上一层从飞船带来的腐殖土。“雾露苔生长很快,大概三天就能铺满整个沟槽。”她教风澈如何分辨雾露苔的健康状态,“叶片泛蓝光就是健康的,要是变灰,就说明需要补充水分了。”
风澈蹲在沟槽边,认真观察每一株雾露苔,还学着王玲的样子,用指尖轻轻碰了碰叶片:“这个蓝光比水晶星的晶蓝花还好看!晚上会不会更亮?”
“说不定会。”王玲笑着点头,“等晚上我们来看,说不定能看到雾露苔发光的样子。”
当天下午,他们把雾星荧光麦和雾星星芒果幼苗移栽进种植棚。幼苗的根系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很快扎根,雾星荧光麦的叶片渐渐舒展,带着淡淡的绿色光晕;雾星星芒果的藤蔓则开始朝着棚架攀爬,气根上的银色细纹在雾气中更明显。
风澈按照王玲的要求,每小时记录一次雾露收集器的水量。第一次记录时,储水仓里只有小半杯清水,他在画册上画了个小小的水杯,标注“1小时:50毫升”;第二次记录时,水量涨到了120毫升,他兴奋地跑去告诉王玲:“收集器超厉害!现在能收集120毫升水了!够给两株幼苗浇水!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