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澈抢过隔热喷壶,飞快地在种植区里穿梭,把混合了极光苔汁液的营养液浇在每一株焰绒草和碱蕊花的根部。火山灰落在他的护目镜上,视线渐渐模糊,他就用袖子擦一擦;鞋底被滚烫的火山岩烤得发烫,他也不在意——他只想让这两种植物快点扎根,保住焰麦。
慕容冷越和赵研究员则在搭建临时防护棚,他们用耐高温的合金支架和防火布,在种植区上方撑起一个简易棚子;周明则在种植区周围挖了几条浅浅的导流沟,引导岩浆碎屑往旁边的空地上流,减少对种植区的冲击。大家分工合作,火山灰越来越浓,天空渐渐变成了暗红色,能见度越来越低,空气中的硫磺味也越来越重。
“扎根了!适应了!”四十分钟后,王玲突然喊道,她的检测仪屏幕上显示,焰绒草的根系已经开始快速生长,牢牢抓住了土壤,绒毛也开始主动吸附飘落的火山灰;碱蕊花的根瘤已经开始分泌碱性黏液,周围土壤的pH值正在缓慢上升,达到了4.0,而且根瘤已经包裹住了周围的火山玻璃碎屑!
风澈赶紧蹲下身,隔着隔热手套碰了碰焰绒草的叶片——它果然不再晃动,绒毛上粘满了火山灰,像披了一层灰色的铠甲;再碰碱蕊花的根部,能感觉到土壤比之前松软了不少,不再像之前那样板结。就在这时,火山喷发了!暗红色的岩浆从火山口涌出,顺着山坡缓缓流动;灰白色的火山灰像暴雨一样落下,砸在防护棚上,发出“咚咚”的声音;细小的岩浆碎屑溅在防护棚的防火布上,燃起一小簇簇火苗,又很快熄灭。风澈紧紧抓住旁边的合金支架,看着两种植物组成的“双重防护网”——大部分火山灰被焰绒草的绒毛吸附,少量穿过防护棚的火山灰也被焰绒草挡住;碱蕊花周围的土壤pH值稳定在4.5,刚好适合焰麦生长,岩浆碎屑则被导流沟引到了空地,焰麦安然无恙!
“火山喷发结束了!”一个小时后,火山灰渐渐散去,天空恢复了淡淡的橙红色,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,在黑色的火山岩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带。赵研究员看着种植区里完好无损的焰麦,又看了看焰绒草上厚厚的火山灰和碱蕊花周围湿润的土壤,激动地抱住周明,声音都在发抖:“成功了!真的成功了!焰绒草和碱蕊花真的护住了焰麦!”
风澈跑过去,轻轻碰了碰焰麦的叶片——叶片上的火山灰已经被焰绒草吸附干净,焦斑不再扩大,反而有新的嫩绿叶片从茎秆里冒出来;根系从土壤里拔出来,不再发黑发脆,而是变得饱满有韧性。他赶紧掏出画册,在两种植物的画旁边,画了两层厚厚的防护网,旁边写着:“焰绒草+碱蕊花=焰麦的双重防护网!能挡灰,能调酸!”
接下来的几天,风澈每天都泡在焰麦种植区,比之前任何一个星球都要小心——因为火山星的地表太烫,他每天都会穿着厚厚的隔热服,脚踩隔热靴,手里还拿着小风扇,时不时给自己降温。早上天刚亮,他就跟着赵研究员去观察两种植物的生长情况——焰绒草长得飞快,短短六天就连成了一片,暗红色的叶片覆盖了种植区的空地,绒毛上吸附的火山灰已经分解成养分,输送给焰麦;碱蕊花也开出了成片的淡黄色小花,根瘤分泌的碱性黏液让整个种植区的土壤pH值稳定在5.0,火山玻璃碎屑被完全包裹,再也不会划伤根系;中午,他帮王玲检测焰麦的生长状态,看着焰麦的叶片从焦黑变得翠绿,麦穗从发红变得金黄,他比谁都开心;晚上,他会坐在生态站的空调房里,借着灯光把一天的发现画在画册里,还会把焰绒草的绒毛和碱蕊花的花瓣压在书页里,做成一个小小的“耐高温标本”,旁边标注“能挡火山灰、供养分,能中和酸性、护根系,火山里的小卫士”。
这天早上,风澈刚走进种植区,就听到赵研究员的欢呼声:“焰麦开始灌浆了!麦穗比之前饱满多了,里面的矿物质含量也达标了!”
风澈赶紧跑过去,只见焰麦的麦穗变得沉甸甸的,金黄中透着淡淡的红色,像镶嵌了红宝石的金穗;叶片宽大厚实,表面的蜡质层在阳光下泛着光泽。他轻轻捏了捏麦穗,能感觉到里面饱满的颗粒,不再像之前那样干瘪。“赵叔叔,你看!麦穗好重!肯定能收获很多种子!”风澈兴奋地说,还摘下一颗麦粒,放在高温抗性检测仪下——王玲告诉他,麦粒的矿物质含量达到了2.5%,远超普通粮食,完全符合收获标准。
但开心没多久,新的问题就出现了。当天下午,赵研究员发现焰麦的叶片开始发黄——因为焰绒草吸附的火山灰太多,分解产生的养分过于集中,导致焰麦出现了“肥害”;而且碱蕊花的花期过后,花瓣落在土壤里,开始腐烂,吸引了不少“火山虫”——这种虫子以腐烂的植物为食,却也会啃食焰麦的根系。“要是肥害和火山虫不解决,焰麦就算灌浆了,也会减产。”赵研究员看着发黄的叶片,眼圈都红了,“我们试过减少焰绒草的数量,但它们已经连成一片,根本没法清理;也试过喷洒杀虫剂,但杀虫剂会杀死碱蕊花根瘤里的固氮细菌,反而影响土壤酸性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