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132星际智慧图谱:星河永流 (3 / 4)

作者:七情本舞心 最后更新:2025/10/10 14:46:43
        132星际智慧图谱:星河永流

        王玲的终端突然与晶体柱建立连接,“星际智慧图谱”的光网自动扩展,与“星盟智慧库”的晶体网络融为一体。屏幕上,火星的稻田、冥王星的探测器、“银河一号”的航线、地球的古籍,都与其他文明的智慧节点形成新的关联。“我们的图谱不是唯一的,”她恍然大悟,“是宇宙智慧星河中的一条支流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没错,”地外智慧的声音带着温和,“每个文明都是一条支流,最终都会汇入星河。你们通过古人的智慧找到这里,证明你们已经理解了传承的真谛——不是复制过去,而是用过去的智慧照亮未来。”它传递来一组数据,“这是‘银河一号’目标星区的详细农业参数,结合了你们的古法种植技术和其他文明的星际农业经验,能让新家园快速实现粮食自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就在两人准备返程时,晶体柱突然闪烁,显示“银河一号”已经安全抵达目标星区,林岚船长正对着屏幕上的地外智慧影像微笑。“你们的时空密码救了我们,”林岚的声音透过终端传来,“地外朋友说,他们早就见过三星堆的符号,几千年前就期待着和我们对话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返程的光带中,王玲看着黑龙专注校准参数的侧脸,突然笑了:“三年前我否定你,是因为我只相信眼前的科技;现在我懂了,真正的科技,是对古人智慧的正确解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黑龙也笑了:“其实我们都没错,只是少了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。而‘星际智慧图谱’,就是这座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回到地球实验室时,“星际智慧图谱”的光网已经扩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,蓝色的现代科技线条与红色的古代智慧线条交织缠绕,与“星盟智慧库”的晶体网络形成遥远的共振。林晓雨正忙着录入地外智慧传来的农业参数,抬头看见两人回来,立刻迎上去:“太好了!火星农业舱已经根据新参数改良了种植方案,预计明年就能培育出适应类地行星的高产作物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启明指着环形屏幕上的新节点:“‘太白’天文台用‘宇宙通用密码’给地外智慧回了信,他们说要派使团来地球,想亲眼看看能将古籍变成星际技术的文明。”他看向王玲和黑龙,“你们的时空之旅,让人类文明真正融入了宇宙星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王玲将三星堆玉璋的能量公式录入图谱,屏幕上自动生成了新的关联线——连接着2080年的考古现场、2115年的发射中心、地外智慧的母星,最终与冥王星的“玄冥号”残骸、火星的稻田、“银河一号”的新家园连成完整的闭环。“这才是真正的‘天地相通,古今一贯’,”她摸着祖父留下的铜片,铜片与屏幕上的光网共振,泛起淡淡的金光。

        黑龙则在完善时空共振算法,将地外智慧的核心原理与良渚玉琮的纹饰编码结合,研发出能稳定时空隧道的民用设备。“以后普通人也能通过隧道去看看过去的文明,”他兴奋地说,“去看看良渚人制作玉琮,去看看李时珍编撰《本草纲目》,去看看周明第一次在火星种出水稻——这才是传承的意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