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明白了,爸。”何耀祖握紧了话筒。
“你前一段时间有点显眼,在那边注意安全,凡事多思量。”何雨柱叮嘱道。
“好。”
数月后,一批贴着“实验室仪器”、“医疗设备”标签的木箱,经由多个第三方国家和地区的中转,陆续运抵花城港和特区。
海关文件齐全,手续完备,在特定渠道的关照下,通关异常顺利。
箱子里装的,正是何耀祖和陈胜在北美多方运作的成果:一套标称用于“安防与消防监测”的民用红外热成像核心组件与技术资料,几套声称用于“通用航空器改装”的二手小型化航电与雷达系统,以及那台最为关键的、“实验室级别”的光刻机。
光刻机被直接运往四九城的微电子研发中心。
当宋致远带着技术人员,在超净实验室里小心翼翼地打开层层防护的箱体,看到那台泛着金属冷光的精密机器时,他的手微微颤抖,眼眶瞬间湿润了。
“有了它,至少能追到国际主流水平”他喃喃自语,仿佛看到了多年的夙愿有了实现的可能。
黄令仪更是激动不已,芯片设计的瓶颈终于有了突破的希望。
“宋老,这个可是宝贝,只有一台,你可不能给我拆了做研究。“黄令仪看着宋致远渴望拆掉机枪的眼神,连忙护在机器前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