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尤其注意到两份报告,一份来自代号“四十五所”的研究所,在光学系统和精密机械方面有深厚积累;另一份来自武汉的一家无线电设备厂,曾尝试过接触式光刻机的研制。
第二天一早,黄令仪拨通了何雨鑫的电话,详细汇报了情况。
“何总,我们遇到瓶颈了,高端光刻机进不来。但我发现,国内并非毫无基础,只是中断了。如果我们能整合这些残留的技术力量和资料,或许能走出一条路来,至少解决眼下的有无问题。”
何雨鑫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,这事超出了他的知识范围。
“黄主管,这样,你先把情况整理一份详细报告给我,我立刻向董事长汇报。”
隔天何雨鑫就收到了传真,接着他就给何雨柱打了个电话。
“哥,情况就是这样。黄主管认为,与其完全受制于人,不如尝试重启国内的光刻机研发。她提到了四十五所和武汉无线电三厂,说那里可能还有些家底。”
何雨柱是忘了么,真不是,研究所和国企这类的单位之前想要介入太难了,尤其是高端项目。
现在既然有机会了那就要尝试一下,何雨柱道:“雨鑫,黄主管的判断是对的。我们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外面。这样,你看你是亲自带队跑一趟还是下面人能完成,你自己定。”
“我觉得黄主管能做这件事,毕竟她是体制内出来的人。”
“那行,那就给她权限,成立一个小组,去办这件事,不过既然办就要办利索,有几点也要求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