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灭族之仇,不共戴天,自然要报!但如今我肩负重任,应以国事为先。若是能在处理国事时将这血海深仇一起报了,那便再好不过。靖先生畅所欲言,子房他们都不在此地,我需要参考你的意见。”
靖云生敬佩之余,详细分析。
“看来,主公已经看破了臣的心思……武帝身体每况愈下,天策府又肩负守备燕云之重任,一时无法抽身回京掌控局面。若是贸然将梁杋之事传开,梁杋应该是能伏法,但还有二皇子梁栻将来可以继位,反倒可能打草惊蛇。”
“不如先通知卓先生,再让卓先生派人回京了解局势。若是武帝无力掌控局面,局势不便于将此事公诸于世,那便留存证据,等新君登基之后,大有可为!”
“若是梁杋继位,将来主公杀回京城,可以利用此事,名正言顺将此人拉下皇帝宝座。若是梁栻继位,可以暗中支持梁杋夺位,等时机成熟,再利用此事,名正言顺废帝……”
“主公再视情况,若是需要宗室皇帝安抚各地军阀,暂时不便取而代之,也不必担心无人可立。凝霜公主既然已经怀了主公的骨肉,为天下百姓,暂继大统,待天下靖平,再敬告天下百姓,禅位于主公,大事可成!”
“其实百姓根本不在乎谁坐在龙椅上,只在乎自己的日子能否过好。有报纸相助,百姓可以更轻易知道,究竟是谁真正善待他们,他们自然会选择拥护。”
“等到女帝之事传开时,主公已经至少坐拥徐州、燕云两地,统合精锐,讨伐江南之不臣,恢复中原,还于旧都,何愁天下不定?”
“而报纸的出现,有效地改变了舆论风向,门阀公卿凭借影响力搬弄是非的时代注定一去不复返。只要主公多加宣传,天策府始终以百姓利益为重,必定深得民心,有识之士也断然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,与百姓利益背道而驰。”
梁萧注视着一脸认真的靖云生,喟然长叹。
“子房与你所见略同,我也没有名声包袱,更无惧后世骂名,今后自当便宜行事,至少不会亏待百姓。”
武朝三杰,皆是当世奇才,眼光并不局限于君王与朝代,而是以百姓为念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