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惟庸和朱元璋之间,确实存在相权和皇权之争,但他也是一个非常有分寸的人。
什么事情可以松,什么事情必须紧,什么事情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让下面的贪吃一些,什么事情贪者必死,他都是心中有数的。
也是不说他心里的那杆秤就一定标准,但他的心里确实有一杆自以为标准的秤!
当然,这也并不能说他胡惟庸多么的为国为民,只能说他在尽全力不让朱元璋父子抓到一丝一毫的把柄。
说到底,这所谓的相权和皇权之争,都只能在保障国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。
尤其是为人臣工的胡惟庸,如果敢跨过这条底线,那就是连带满门老小一起自掘坟墓。
叮嘱完所有一切之后,兵部尚书这才开口说道:“胡相,魏国公都有按规定写军报过来,唯独那雁门县的知县叶青是一份军报都没写,完全不按章程办事。”
胡惟庸听到这里,也是看向雁门关的方向,目光逐渐深邃了起来:“陛下在他身边,他不需要写奏疏,早朝之上也不许参奏他任何事情。”
话音一落,胡惟庸就独自回到了他的书房,并关好了房门。
二位尚书看着那紧闭的书房大门,尽管他们知道这句话别有深意,但以他们的道行,依旧只能明白字面上的意思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